央广网重庆5月26日消息(记者王海)近日,重庆市青木关中学一学生突然发生心脏骤停,学校教师用专业急救技能上演“黄金四分钟”生命奇迹中学校园 。
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学生罗杰(化名)在运动场散步时突发心脏病倒地,同班同学发现后立马通知班主任杜熙中学校园 。杜熙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和家长电话,并迅速赶往现场,途中将这一情况及时报告给正在校门口值班的杜永丰。
“01、02、03……”到达现场后,杜永丰发现罗杰已经没有了脉搏和呼吸,便立马与杜熙为其进行心肺复苏,几组后才感觉到他的呼吸恢复,但仍比较微弱中学校园 。为防止情况恶化,教师梁心接力按压,杜熙则飞奔取来运动场旁的除颤仪。正当他们准备开展进一步救助时,120急救医生赶到,将罗杰送往最近的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进行救治。
罗杰入院后,学校姚炜及相关负责人一直关注关心其身体情况,班主任杜熙时刻与家长保持沟通,并及时给予安慰支持中学校园 。不久后,罗杰的妈妈给班主任杜熙打来电话,分享着孩子清醒过来且医生初步判定大脑未受损伤的消息,电话两头,这份激动和喜悦互相传递着。
在罗杰出重症监护室后,班主任杜熙和年级主任彭顺亮一起到看望,带去了班上学生们写的祝福信和学校的关心,为他宽心鼓劲中学校园 。现在罗杰已平安回到校园,返校时还给学校和老师送上了自己亲手写的感谢信。
青木关中学教师团队参加急救培训(央广网发 学校供图)
沙坪坝区中西医结合急诊科医生王琼英表示,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后的3-4秒会出现头晕、黑蒙;10-20秒意识丧失;30秒到60秒呼吸就停止;4~6分钟,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中学校园 。如果大于10分钟,脑死亡的几率比较大。因此,对于发现心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早期高质量实施心肺复苏(CPR)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。此次急救过程中,青木关中学的老师们不但具备急救的意识和急救的知识,还懂得急救的技能,是一次成功挽回学生生命的示范案例。
据了解,重庆市青木关中学作为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单位,一直将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,学校成立了以姚炜为组长的急救教育工作小组,体艺卫分管校长徐魁担任具体负责人,下设工作小组统筹推进急救教育工作,与校红十字会形成“双轨并行”的管理模式,并与属地合作开展急救培训,截至目前,全校75名教师持证,覆盖全体教师、班主任、校医等关键岗位,同时将急救课程纳入课程,每学期1课时,内容涵盖CPR、AED使用、创伤包扎等,实行学分管理,编写符合各年级特点的急救教育校本教材,并自制《急救教育培训记录证》,实行打卡制,已发放2109余份中学校园 。成立学生红十字会社团,固定会员157余人,定期开展急救技能演练、情景模拟等活动,构建起了“集中培训+课模拟+社团强化”的立体化培训体系,确保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全程参与。
青木关中学学生们利用课参加急救培训(央广网发 学校供图)
此外,学校还投入专项资金,升级改造校医室为“博爱校医室”,面积从20平方米扩增至40平方米,配备AED除颤仪2台、急救箱4个、担架、轮椅等基础设备中学校园 。学校还建成急救教育示范教室,配备成人CPR模拟人系统5套、婴幼儿模拟人3套、AED教学培训机2台,满足多样化教学与应急需求。